新闻动态

“中国第一老生”于魁智:人前风光无限,人后却要支撑起三个家庭_梁以薇_北京_京剧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0:17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他被誉为“中国第一老生”,每当开口唱戏,声音便沉淀出浓厚的历史厚重感;一出现,便能轻松掌控全场的气氛。多次登上春晚舞台,成为亿万观众心中的京剧“大腕儿”,他的光环耀眼而夺目。然而,鲜有人知的是,这位台前风光无限的艺术家,在私底下却如同陀螺般不停旋转于三个家庭之间,生活拮据到连一碗泡面的钱都要精打细算,恨不得把每一分钱拆分成五份来用。

这位“台上光辉,台下辛酸”的“中国第一老生”正是于魁智。

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,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,母亲则是中学音乐老师,虽然职业体面,但收入并不高。尽管家境平凡,母亲对他的音乐培养却极其用心。发现儿子对唱歌的热爱后,她便每天陪伴指导,悉心教唱。从小学起,于魁智便成为学校合唱队的领唱,声线清亮,才华初露。

展开剩余85%

十岁那年,沈阳京剧学院学员班正在招生,母亲认定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机会,便带他去报名。这个决定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。被录取后,学校免费提供食宿,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。于魁智也倍加珍惜这份难得的机会,开始刻苦学习京剧。

初看京剧学习似乎轻松,只需每天唱唱戏、练练嗓子,许多人羡慕地以为成为歌唱家、京剧演员是件轻松的事。但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其中的艰辛。每天的练功枯燥又艰苦,几乎没有休息,十岁的他如同陀螺般一天天坚持下来。

三年苦练后,于魁智终于挑起大梁,担纲主角。此后,他便连演上百场,小小年纪便一举成名,被誉为“戏剧神童”。随着剧团巡演,他开始赚钱,而同龄人还在乡间劳作时,他已经踏上了艺术之路。若继续留在剧团,他很可能很快成为“台柱子”,但于魁智胸怀大志,不满足现状,毅然放弃“铁饭碗”,前往北京深造。

他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,立志变得更加专业卓越。虽然过程充满艰辛,但最终成功被表演系录取。在校期间,他异常勤奋,别人毕业只学了十多部戏,他却掌握了二十多部。毕业后,他进入了中国京剧院,完成了从地方到首都的华丽转身。

职业生涯中,他荣获“梅兰芳金奖”、“梅花奖”等多项殊荣,多次登上春晚舞台,带来一幕幕经典京剧表演。多年间,他还率团赴港澳台及亚洲、非洲、欧洲、美洲等地巡演,将京剧这门国粹传播至世界各地。

事业的成功令他成为众人羡慕的“老艺术家”,然而私生活却充满波折与艰辛。

当年于魁智赴香港演出时,结识了梁以薇。初见他便对她一见钟情,而梁以薇也被他的才华深深吸引。她是香港知名纺织公司总裁助理,外表美丽,身份尊贵。尽管两人背景差异巨大,但这丝毫未影响他们的爱情。半个月的演出期间,只要于魁智登台,梁以薇必到场,几乎每天见面。分别时,她赠送了一块手表,寓意不忘共度时光。

回到北京后,两人通过书信和电话维系感情。尽管异地相思让人痛苦,却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。然而,他们的结合遭到梁父强烈反对,担心女儿远嫁他乡。加之于魁智当时条件一般,住在单位仅12平方米的简陋宿舍中,生活狭促,甚至没有独立卫生间,还需与邻居共用。

但梁以薇坚定选择了他,辞去工作,来北京陪伴丈夫。两人在北京结婚,开始共同生活。婚后,梁以薇专心做起了全职太太,细心照顾丈夫起居。五年后,他们迎来了儿子的出生,家庭从两人世界转变为三口之家。

原本以为生活会幸福延续,命运却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梁以薇的母亲在香港患上严重眼病,几近失明,不得不回港照顾。梁以薇带着儿子回香港,而于魁智则留在北京努力工作,承担养家重任,同时还要照顾双方年迈的父母。

父母身体日渐衰弱,妹妹虽有帮忙照料,但大部分开销仍由于魁智承担。梁以薇母亲的手术及后续护理费用高昂,所有经济重担几乎压在他一人肩上。刚刚稍感平静,父亲又突发脑溢血,虽经抢救保住性命,却留下严重后遗症,需要长期照料。

三个家庭,北京、沈阳、香港,所有责任都压在于魁智身上。他的工资被细细分割成三份,一份供沈阳父母医药费,一份供香港岳母治病,剩余的仅够北京家中日常开支。表面上风光无限的艺术生涯背后,是他难以言说的压力和辛酸。

按理说,于魁智在60岁时该退休了,但如今62岁的他仍奔波忙碌,几乎每天都在剧团里忙得脚不沾地,还要兼顾照顾三个家庭。别人在享受安逸的晚年时,他却依然拼尽全力,过得异常辛苦。

面对于魁智这样的人生,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?

发布于:山东省

上一篇:以色列下黑手,哈梅内伊遇刺身亡?这谣言多少有点没常识
下一篇:24小时直达中东门户,极兔海口-特拉维夫全货机首航成功